首页

杭州魅色s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3 07:18:17 作者:针对大方县地质灾害 自然资源部将贵州地质灾害防御响应提升为Ⅱ级 浏览量:75978

  3月17日,“金山路:地球两端的华人与现代视觉书写”学术研讨会在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艺术、建筑、人类学、移民史、文化传播等研究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对20世纪以来华人与美洲关系的学术观点,梳理华人这一族群在视觉思维领域中的普遍价值。

3月17日,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致辞。主办方供图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于华人族群与“现代世界”在形象塑造上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在世界各地流动的华人族群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具体关系,希望能给华人艺术展带来全新的学术研讨和研讨成果。

  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裴钊以《建设新世界——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为题,对几位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的经历和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他们在文化交融中所采取的文化策略和所发展出的独特设计观念。

  他认为,引入移民史视角可以带来一种研究范式的改变,既可以从移民个体出发,以具体的人在具体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展开文化融合的个案研究;亦可从移民群体出发,讨论文化融合过程的特性。江河之水终将汇聚为一,文化差异终将在历史融合过程中转化出新的形式和内容。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杨慧丹以《两岸的边缘:19-20世纪初广东艺术家的美洲生态》为题,从分析李铁夫、黎镛两位留美艺术家的个案展开,呈现早期粤籍艺术家在美洲的生存境遇,以及他们如何在太平洋两岸通过艺术实践探寻和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

  杨慧丹认为,这些留美的粤籍艺术家群体在过去不仅处于地理上的边缘,在艺术史的书写当中也身处双重边缘。既没有被中国艺术史记载,也没有出现在北美的艺术史里。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杨小彦以《创新的焦虑:华人当代艺术家在北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题,通过艺术家谭华南、顾雄以及“沙甸咸水埠”画廊三个不同角度的案例,与观众分享了北美华人艺术家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中尝试突围。这既是一个现实的艺术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维护个人所持有的民族身份、同时又能够在创新方向上获得认可的现实问题。

  此外,北京画院研究员周蓉、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副教授游天龙、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分别以《旅美华人与1948年的纽约“中国当代绘画展”》《从舞台边缘到聚光灯下:好莱坞华裔女星的崛起历程》《大众文化与华人形象:客位、自我风情化与主位意识》《近代墨西哥中国移民(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中期)》《艺术的,也是政治的:何塞·万徒勒里与冷战时期的中拉文化交流》为题,分享精彩观点。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策划人王晓松博士表示,全球华人艺术展项目已持续十几年,希望它既对艺术史有影响,又对移民有影响;既想体现出个体在全球化中的关系,又想体现出中国和全球的关系。不同学科学者们的观点碰撞,使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尤其是聚焦于艺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启示。(完)(《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瑞士再保险:全球自然灾害保险损失连续5年超千亿美元

黄阿忠1952年出生在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9年加入民盟,曾任民盟上海市委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

近日,陕西西安。西安外事鼓乐团走上街头,演绎《上元乐》《破阵乐》等经典鼓乐曲。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外事鼓乐团演出的鼓乐曲结构严密、完整,吸纳了琵琶、古琴、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的独特魅力,吸引过往民众驻足欣赏。(记者 党田野)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际论坛)

央视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张敏是云南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布朗族教师。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今年两会,她的提案内容与边疆民族地区重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奥运冠军之城”点燃“亚运之光” 袁心玥为首棒火炬手

重庆11月19日电 (记者 钟旖)11月18日至22日,“旅游让生活更美好”2024城市旅游营销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活动在重庆举行。

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来自清华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艾戈,则利用暑假在内蒙古避暑、“逛吃”,体验感十足。“马奶、酸奶、布里亚特包子……各种各样的美食融合了多种文化,太不可思议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